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8月23日/9月6日昨天05:34:48,处暑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了。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出暑)到来。“处”是终止的意思,这说明夏天的炎热不再,三伏天要结束了。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秋凉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
处暑·三候
▲鹰乃祭鸟初候8.23-8.27小鹰长大后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天地始肃
二候8.28-9.1
秋令属金,金气肃杀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禾乃登三候9.2-9.6秋天是五谷丰登的收获季节这里的“禾”指最早成熟的稷(也称粟,俗称小米)故人们称“稷”为百谷之长,首熟于此时暑气渐消,天地始肃。此时天高云轻,秋意渐浓,神清气爽,是最适宜登高望远、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习俗
祭祖迎秋,七夕讨巧
?中元普度处暑前后有很多祭祀先祖、迎接秋日的民俗活动,俗称“中元节”。每逢农历七月十五这天祭祀先祖,并以供奉祭品、烧纸烛、放河灯等仪式,普度诸多孤魂野鬼。上下街巷还会上演地方戏曲、祭拜祈福等,处处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为了确保祭祀安全小编要文星提醒全大家,在中元节祭祀期间,一定要注意防火,莫要惹火患。在祭奠亲人时,要文明祭奠哦~?七夕乞巧处暑后便到七夕,相传在古时,每到农历七月七日或七月六日夜晚,女子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表达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七夕节的意义对年轻人来说,是中国的情人节,在夏末秋初的时节,与心仪的她/他来一场初秋之旅。?开“渔”庆丰收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一个大好时节。因为这个时节的海域水温偏高,众多鱼群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也已发育成熟。
每年的这个时候,沿海一带都要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开渔节。渔民们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往日平静的海面百舸齐发,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处暑养生
早动晚静,适时保暖
处暑过后,昼热夜凉,早晚温差变大,同时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
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秋燥”。室内可养些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
?调养生息以解“秋乏”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春困秋乏”中所指的“秋乏”。
要保证充足睡眠,适当早睡。日常之余,也可开展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登山、散步、做操等,早晚为好,有利于缓解“秋乏”。
?“秋冻”要适可而止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适当的“秋冻”让人体温度保持偏低,利于收敛阳气,可有助于提高我们身体御寒的能力。▲晚上睡觉不要挨冻,要盖好被子,否则处于睡眠状态的人容易感染风寒。但早晚偏凉,尤其对于慢性病患者、体质差的人来说,应避免“秋冻”,注意适当加衣防寒。处暑食补
养阴进补,忌苦忌燥
如果说“立秋”还没有完全脱离”伏天“的暑热,那么到了”处暑“则是一个转折。伏天结束,由热转凉。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上尽量少吃口味过重的食物,要开始注意少吃寒凉性的食品,趋向平、温之性。还可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新鲜果蔬含大量水分,可以改善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秋始“食”鸭处暑时节一直有吃鸭子的习俗,《本草纲目》记载鸭肉“填骨髓、长肌肉、生津血、补五脏”,因鸭子味甘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补虚生津的作用。白切鸭、烤鸭、荷叶鸭、仔姜鸭……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全国许多地方至今也还保留着这一传统,吃法也五花八门。若没有闲余时间,便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在熟食店捎上半只鸭;若恰好有空。就煲上一锅“萝卜老鸭煲”。处暑过后,夏日将尽,每年到了此时,人们总算是渐渐送走了夏天的湿热,即将迎来的则是秋天的朗润。不知道等天气真正凉了起来,是不是会怀念有一些炎热的夏日呢?趁着最后的夏日时光来青杠树游玩一番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