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霞专栏童年的乐园

建设咱教育人最纯净的心灵家园

童年的乐园

“人间三月芳菲盛,红肥绿瘦春风暖。”季节的变换,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停止脚步。长期宅在家中,窗外明朗的太阳,澈蓝的天空,萌动着苞芽的树,灿然带笑的樱花,她们灿灿的向我招手:踏青去,踏青去。禁不住春的诱惑,和好友驱车去了郊外。

来到了一片旷野地,这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被圈起来的一片地。大片的油菜花,明艳艳的一片黄色的花海,枯黄中透绿的草地,苗圃里有紫叶李、橡皮树,园子开阔,望不到尽头。踏在绵软的黄土地,抬头看看蓝盈盈的的天,感觉如脱笼之鹄,生出一对翅膀驰骋天地间。身子也舒展无限。

空旷的田野是我和好友的世界了。我们拿手机拍蝴蝶、拍蜜蜂;追跳舞的蝴蝶;我们采一簇菜花戴在发间;在落英缤纷的紫叶李下被花瓣雨包围;躺在铺满花瓣的黄土地上看云卷云舒;拔地上的各色小野花捆成花束;在软软的黄土地上奔跑。想不到过了不惑之年,还像个小孩子那样野。

但是,突然涌出一种熟悉的感觉,这种感觉好像在哪里有过……

记忆的闸门打开了,我回到了童年的记忆中。

童年的快乐时光就是在小村旁的野地里度过的。在小村子的西北边,有一个很大很深的坑,坑的南北两边有一条缓缓的坡路,为穿近道串村的人提供方便。其他地方的坑沿较陡,长满长长的野草、灌木、杂树,坑底倒也平坦,长着厚厚的茅草、各种的野花。但下面也有几个大大小小的坑,那是人家里挖烧煤需要“胶泥”(黄黄的硬硬的粘粘的一种淤泥)留下来的。

这里是我们的乐园。

春天,天稍一暖和,就和小伙伴来到这里。这里最吸引人的是一种时鲜小零食,我们叫“嘀姑”,也叫“毛芽”,或者叫它茅草针更为形象些,长着细长细长叶子的一种草的穗芽。顶端尖尖的,发紫,中间是圆的,稍鼓,青色。如果冬天的茅草被烧过,它会露出地面十厘米左右。如果没有被烧,它会裹在枯萎的茅草里面。手指轻捏根部,轻轻一提,暗暗的一声“嘀——咕——”,“嘀姑”就被拔出来了(我猜,这是它名字的缘由吧),最下面的部分是粉嫩嫩的黄。剥开外面的一层外衣,里面是白的发亮的嫩毛穗,绵绵的,胖胖的,水灵灵的很可爱。抽出来,放进嘴里,嚼一嚼,甜嫩嫩,凉丝丝,沁人心脾。

在那个吃上“八五面馍”就是一种奢侈的年代,这种“野蔌”真能满足我们贪吃、长着馋虫的味蕾。我们不停的拔着,直到我们所有的口袋都鼓囊囊的,“嘀姑”往外流,才坐在地上美美的吃个够。美味的“嘀姑”只有短短几天时间,很快他们会老去,味同嚼蜡。它们长大后会抽成穗,毛茸茸的,一尺来高,像芦苇。这时,又成了我们的玩具,我们把它的穗拔出来,不停地拔,手里拿不下了,捆成一束,放地上,又继续拔,就这样不厌其烦,现在也想不起来这其中有什么乐趣。似乎想把它们拔完,但是又拔不完。直到感觉没意思了又去找其他可玩的。

我们顺着长长的茅草从坑沿向下滑,有时候比赛谁划得快,估计这就是我们最原始的滑草了。手划破了,抓把土一抹,完全感觉不到疼痛,又投入到欢快的玩耍中。吵闹声、欢笑声,在这里荡漾,周围的树把我们的声音隔绝了,这里没有人打搅我们,这是自由的天堂,我们和土地亲密的接触。

坑底有许许多多的野花,白的小野菊,黄的蒲公英,蓝色的婆婆纳,紫色的地丁……我们女孩子把他们拔下来,带到发间,别在衣襟上,互相逗乐,欣赏。

还有一种叫做“咪咪罐”的草,下面的大叶片平平的挨着地面成长,高高的花柱顶着紫红色的像小喇叭一样的花,毛茸茸的,揪下来一朵,花心部分放进嘴里吸一吸,香甜的味道在舌尖弥漫开来。吸完花蜜,我们用手指捏住“小喇叭”的开口,嘴唇夹住花朵,轻轻一吹,“噗——”“小喇叭”边上裂开一条缝,这才心满意足的扔掉被我们“蹂躏”的花瓣。

有时候会采很多很多的花瓣,弄成一堆,之后大把的洒向天空,叫着:下雨了、下雨了。费了很大的劲采的花,很快就被下完了。丝毫不觉得可惜,踏着花瓣雨又跑去追蝴蝶了。

跑累了,有时会躺在坑底的小坑里,上面盖上一些树枝、茅草,做成自己的一个“小窝棚”,和小伙伴挤着躺在里面,什么也不做,嬉笑着,感觉是那样新鲜、美好。好像是自己营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的世界。

在大坑的北面的坡路旁,有一棵粗大的歪柳树,斜斜地生长着,春天吐出嫩芽,柔柔的枝条在春风里飘荡,它长长的身躯似一艘大船,也承载着我们童年的快乐。折一根柳条,骑在它身上,摔着鞭子,骑大马。谁骑在最前面也是一种荣耀的象征,往往是挑头玩的大孩子一声招呼:“骑马了,我是头儿。”大家便蜂拥而至,排在后面。

我们手中都挥着鞭子:“驾,驾。”

头儿说:“去北京好不好?”

我们立刻跟着,说:“好,去北京。驾,驾,去北京。”

挥动着手中的鞭子,兴味盎然,打马去北京。

骑腻了,头儿会说:“北京到了,下马吧。”

“噢,北京到了,下马。”似乎眼前就是天安门。到了“北京”很快又回到了原地。我们会爬到树上,这棵树下面的一段缓缓地斜着,上面却长得比较直,想爬上也不是容易的。没事,我们男孩女孩都是爬树的高手。双手搂着,两腿紧紧抱着树干,攀着小树枝,很快就上到树杈上。我们坐在树枝上晃荡着两条腿,向远方、向下面望去;有时候爬得更高,在晃晃荡荡的树上摇晃,让下面的人惊叫;这样危险的动作我们当时却不害怕。

刺激过了,折几枝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之后折很多的柳枝,扔在地上,给那些不会爬树的小弟弟小妹妹玩耍。

最热闹的就是做柳哨。选择叶子少的树枝,轻轻拧动外面的皮,皮和里面的枝分开了,之后,轻轻地把里面的枝抽出来,就有了一个圆圆的树皮筒。用小刀把两边削平,一边捏扁,捏扁的顶端用小刀削的薄一点,一个柳哨就做成了。我们做成粗的、细的、长的、短的。它们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节奏忽快忽慢,声音或高亢或低沉,清远悠扬,欢快柔美。和着清风鸟鸣,略过柳树梢,飘向更远处的田野……

“霞妮儿——吃饭了!”

“二敏,回家啰——”

隐隐约约听到大人的呼唤,这时,才感觉肚子咕咕叫了,空气中隐约飘来家家户户燃起的炊烟味混着饭菜的香。该回家了。

“呜卟——呜卟——”,“嘀儿——嘀儿——”“嘟——嘟——”我们爬出大坑,吹着柳哨,蹦蹦跳跳回家去……

夏天的午后我们在大柳树下乘凉,睡在厚厚的草地上,拿小网粘知了;七月份考试完放假的一段时间,在旁边的树林里捉“爬叉”,一晚上能捉两罐头瓶,回家洗净,爸爸妈妈用花椒、盐水淹上一晚上,第二天,就会有香喷喷的油炸“爬叉”,对于一年难得吃上一回肉的我们,无疑是上等的美味。

秋天,我们捉蚂蚱、蛐蛐,各种小昆虫,当做小玩意乐此不疲的玩耍。还能找到一些小野果来饱口福。比如一种野葡萄,成熟的紫得发黑,圆圆的,汁水丰富,酸甜可口。还有灯笼果,虽然籽有点多,但是那种酸甜的味道还是吸引我们在杂草中寻找它。

后来上学了,放学之后我们不回家,依然来坑里玩耍。记不清楚有多少次回家晚被父母责骂。这里深深吸引着童年的我们。

前些年回老家,那大坑早已不见了踪影,不知怎么就被填平了,盖了好多房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童年的乐园已经无影无踪,但是童年的记忆却还在。那一幕幕情景不时出现在梦中。

很幸运在无意间来到了这片“野地”“撒野”,让我回到了童年,追忆了童年的美好。也许,这片土地不久就被林立的高楼覆盖。因为旁边有几台停工的挖土机,估计疫情过去就会开工了。

寸土寸金的当下,村里所有的“野地”都被充分利用了起来,孩子们的业余时间大多也被高科技的电子产品所俘获。在自然天地里“撒野”的童年画面,也会被陈列在博物馆,被讲解员告诉现在的孩子们:“你们的爷爷奶奶的童年是这样的……”

作者简介:史春霞,郑州高新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郑州市优秀班主任,高新区优秀辅导员,高新区十佳班主任,高新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优质课教师。作为班主任,有独特的班级管理方法。经常应邀赴各地做班级管理经验分享。应邀赴多地做班级管理讲座。

更多精彩:

全国中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展示集锦(视频版)《师墨飘香》出版发行,赠书活动开始啦

史春霞:清明时节,思娘亲

史春霞:一切,因为心有所念

史春霞:“老师,我给您说个事!”

史春霞:致家长:延迟假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史春霞:雪

史春霞:人生百态皆风景

史春霞:铭记触动心灵的点

史春霞:我有一座小院

史春霞:玉兰花

史春霞:秋之情节

史春霞:“雀斑”女孩

史春霞:找到那把合适的钥匙

史春霞:那抹动人的风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承办:教育会议教师培训教育考察拓展训练研学旅行联系

自年9月17日起,在此平台发表作品(自文章发表日起一个月内)达到一定阅读量与留言量的作者,可获赠鸡公山门票。阅读量达到次、留言量达到20条,即可获赠鸡公山门票一张,每增加次阅读量与10条留言,追加一张。依次类推。

本平台是多家报刊的重要供稿基地,坚持原创首发,审稿时间为15天。打赏费%归作者(低于十元和一周后的不再发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pishua.com/xsjg/68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