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艾米脂婆姨三部曲一

怀念是一轮明月,清晖总在心间。

“姑姑,姑姑”刚进门小丫看到我就急问,“我奶奶年轻的时候是不是可漂亮了?有多么漂亮?”爸爸坐在阳台的藤椅上看着我微笑,小丫拉着我的手急切的样子,我懂了,一定是爸爸给侄女讲妈妈的故事了。

“你奶奶家境好,年轻的时候也爱打扮,梳着长长的大麻花辫,头发还略带自然卷,心灵手巧,会裁会缝,穿的自然比同龄人要好些,三分人样七分打扮,所以那时也很出众,不过你奶奶干得最漂亮最漂亮的事情就是嫁给了又有文化又有涵养又帅气的你爷爷,Areyou明白?!”

我猜想爸爸今儿一定在孙女面前把妈妈夸成了一朵花儿,让侄女这么好奇,嚷嚷着一定要看看奶奶年轻时的照片,“你爷爷藏着好多照片呢!”我把话题传到爸爸那里。

妈妈的美永远珍藏在爸爸的心里!

妈妈一九四八年出生在米脂县桥河岔乡李家坪村,外公当时是方圆有名的石匠,外婆不仅是有名的裁缝还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家庭条件相对优越。一九六九年妈妈经亲戚介绍认识了爸爸,她看中了爸爸的人品和才能,不嫌爸爸家庭贫困,互赠一顶帽子,一块手帕,一顿酸汤饸烙就进了马家的门,从此开始了勤劳持家,养儿育女,无怨无悔的一生。

一九六七年爸爸学校毕业分配到府谷,一九七一年妈妈也随着爸爸来到府谷,在前石畔村落了户。一九七二年在二完小大门前批了宅基地,爸爸工作忙完之后,在四五里路远处的石脊梁,自己打好做地基的石头,等妈妈在农业社忙完回来再一起一平板车一平板车拉回来。这时爸爸是匠人,妈妈当小工,打石子,提沙灰,在老支书与村民的协助下盖起了三间平房。从此我们在府谷有了一个遮风避雨温暖的家。这之后几十年里前前后后三次翻新改造成现在宽敞的二层楼房,这一切的创造都是靠父母克勤克俭艰苦奋斗出来的。

我作为家中的老大,那时已经懂事,见证了父母建造房屋的全过程,也见证了父母风里雨里同舟共济,一步一步,一天一天过上了妈妈常说的那种想都没有想见梦都没有梦过的好日子。

妈妈属鼠,是九月的生日,长辈们常说这可是旺月。妈妈耳垂宽厚额宽豁达,发际线有个漂亮的牛舔舌尖尖,常有人说她有福气,日子会越过越好。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老家米脂婆姨的传统美德,聪慧贤能,勤劳简朴,品格独立,妈妈一应具备,成为我们的人生典范。

越是艰难困苦物质匮乏娱乐形式单调的岁月,有关美好的记忆越是难以磨灭。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刚刚开始识字,在爸妈的教照下就知道了军队的军衔排序,司令>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工兵,因为小小的我要给爸妈军棋对弈当裁判。每一次战役下来我奇怪高小毕业的妈妈总赢爸爸这位师范生,有时候不由得怀疑爸爸在让着她,可有一次爸爸连输几盘生气的掀了棋盘,棋子飞撒了一炕,俩人谁也不管让我在那里收拾残局时我算是明白了。嗯,我看出是妈妈布局合理,能用心咂摸对方的心思,而且每一盘棋下的认真!凡事就怕认真二字。

妈妈喜欢下棋,乐此不疲。大概因为她总是赢家,从某种心理角度上说,她也赢到了我们家司令的地位,一声喊到底。为什么能一声喊到底呢?我这个不省事的小工兵一直佩服妈妈,对她基本言听计从,大概下军棋就是让一个小小女孩内心产生敬畏最初的因素。

我们家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妈妈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让爸爸在外工作没有后顾之忧。七十年代每家都是四五口人,生活上都不宽裕,爸爸是上班人,小弟弟刚牙牙学语,妈妈在饭菜上尽量调剂优待他们,我和大弟弟有时候吃分份饭,而妈妈呢,吃剩饭也是常有的事。作家刘仲平年出版的《陕北第一村》一书中详细记录过那个举国艰难,物质匮乏的时代,也记录了我家落户前石畔的那些艰辛岁月,因为我家是外来户,根基浅起步更是艰难,父母过日子就更是精打细算,加倍努力。

在一桩一件的往事里,家里大小事务都是爸爸妈妈同心协力默契配合完成的。一想起妈妈,爸爸的身影就在她的身后,想起爸爸,就有妈妈的笑容在陪伴,就像爸爸每次回家:你妈呢?妈妈每次回家:你爸呢?

时间的微风轻轻地吹,您们的容颜在悄悄改变,太久太久了我才发觉,在这一生一世里,每个家在儿女的心中有着自己的分量,妈妈那里有着更多暖的情怀更多爱的温度,藏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

幸福.花儿

那时候妈妈在农业社忙乎,爸爸下班后就一刻也不闲,和妈妈一起种地,养猪,养鸡,还有养花。

虽然那个时代一家人缺衣少食,却不缺生活情趣。养花最开始是爸爸的爱好,妈妈把日子过的那么仔细,但没因为爸爸这个爱好说他乱花钱,到后来妈妈干脆跟着喜欢上侍弄花花草草了。在别人家普遍都养夹竹桃,红珊瑚,绣球,玉翠和仙人掌的时候,爸爸每次出差就带回来我们没有见过的比如文竹,橡皮树,以及假山盆景里养青翠的苔藓,给我们的家里增添了别样的美丽。

近些年爸爸特别喜欢凤尾竹,和妈妈俩人相跟着一起到集市上挑花,挑盆,挑造型好看的。挑回一盆大的和一盆小点儿的凤尾竹自己慢慢侍弄,享受花儿的渐渐葱郁,花儿们长得努力,不间断的长出新枝打出花骨朵儿,很给爸爸长了脸。

当然俩人也会有分歧,一盆长到近一米宽的盆景榕树突然枝叶稀疏了,一棵郁郁葱葱长到屋顶的发财树剩下了几条瘦枝,妈妈清楚是爸爸不忘自己园丁本色给花儿设计造型反而会害了花,希望爸爸适可而止,可妈妈越阻止爸爸越来劲,直等到花儿彻底枯萎才坐在沙发上仰头闭目任凭妈妈絮语唠叨。

他们也会为春天来了院子里该种什么讨论很久,妈妈喜欢种花朵开得大大的洋牡丹,爸爸喜欢实惠的西红柿、香瓜、灯笼椒和彩色朝天椒。我家小小的院落被爸妈打理的是五彩缤纷。为了这些花果蔬菜,为了节省资源,雨天里,俩人打着伞轮流在檐口下一桶一桶接雨水,然后攒在各种各样的容器里,我劝说他们小心淋雨感冒,他们说没事,说雨水浇花最好的了。爸爸喜欢吃芫荽,一到冬季,妈妈就在家里花盆里种上,冲我说,“你爸甚时候想吃就揪上几根吃,多方便”,真爱听妈妈这么说。

年夏天,妈妈生病了。爸爸带妈妈去西安看病走了近一个月,回来后为了行动方便就住在弟弟家。妈妈看病这一个月里,一盆放在旧院子里几年不开花的山丹丹竟然开出了红艳艳的花儿,爸爸欣喜的把花盆抱到弟弟家让妈妈欣赏。我看着客厅地上摆放的花儿,听着爸妈像孩子一样反复赞叹一个月没浇水还能开花的奇迹,看着他们欣赏花儿灿烂的笑容,我心中是满满地感动,也希冀这花儿能带来好运,让妈妈的身体好起来。

酸枣.甜甜

秋天来了,诗人们踏着平平仄仄的音律开始咏唱大好河山,爸爸和妈妈也穿上运动鞋,拿起竹杖和篮子,在丰收的季节在色彩斑斓的大地上,抒写下属于他们的美丽秋歌。

陕北的秋天,山野里到处有酸枣树顽强的身影,它们的枝头簪着一颗颗红宝石,高傲的仰着头,无拘无束的在秋风里飘摇。爸爸每年都在惦记着这些红宝石,退休以后一到秋天就和妈妈选择晴好的日子,清早出发,到离家十几里的高家窨子和石庙墕村去打酸枣,一来锻炼身体二来给孙子外孙们搞点零食。

在这丰饶的秋天里,有一份独特的美丽记忆。那是爸妈合作绘制的一幅高家窨子村、石庙墕村酸枣分布地形图。那是一张8K的牛皮纸,上面标明了东西南北,有特点的标志性建筑物,距离之间的大概米数,有无陡坡,哪一块儿的酸枣又大又甜要先去摘,哪一块儿的酸枣密集量大都做了详细的备注。看得我们都惊呆了,为爸妈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大大的点个赞!

采摘刚开始爸妈要连去几天。有一年雨水充足收获的特别多,调皮的侄女小丫别出心裁在家门外墙上打了一则小广告“院内有酸甜美味的酸枣出售,一饮水纸杯才一元哦!”我看到这个小广告笑出了眼泪.

当爸妈把酸枣分送给我们时,爸爸总要介绍一番酸枣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妈妈则挑捡出甜糯而又颗粒大的分别用白酒醉在罐头瓶里让我们慢慢吃,再现拿一些现吃。那些年,过年上爸妈那里,桌上常常摆着一碟醉酸枣,好多人稀罕着呢。

有一年红枣歉收价格比往年贵了许多,妈妈突然想起用酸枣泥做馅做油糕,那是我吃过最美味的一次油糕,软不溜溜的大油糕里那酸不溜溜甜,甜不溜溜酸的滋味,直叫味蕾好好发挥了一回丰富的想象!

打酸枣的时候,爸妈也不闲着,顺道在路上拣些羊粪珠珠回来给花草施肥,或者在山野掰一些有造型的树杈,回来削去皮,有的做成烧肉叉子,有的做成扶花木,也顺手采摘一些小野花儿回来养在水瓶里,花儿的淡淡气息糅和在岁月的流苏里轻轻飘来飘去,缕缕芳柔裹挟着丝丝浪漫一起让我们醉在流年里。

有一段时间,爸爸的睡眠不太好,中医建议他吃点酸枣仁,酸枣仁具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的功效。妈妈和爸爸于是找来一块水泥砖,在中间凿了个小泊儿,然后抓一把酸枣核放泊儿里用锤子捣一下推一下,酸枣仁就完整的溜出来了,接着把酸枣仁用铁锅翻炒炮制出来,就成了爸爸治疗睡眠的良药。

时光流逝,每当回味此情此景,漫想四季的轮回,山水的永恒,好一个酸甜重叠诗意相伴的人生,让我永远感念!

同工.异曲

妈妈爱干净,做事利落,凡事能自己解决再难再苦也不求人,特别的有主见。当我们有困难或者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去找妈妈,总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坚定我们的信心给我们力量,是我们的靠山也是保护伞。

爸爸工作忙,妈妈眼光好又能干,家里很多事情多是妈妈做决定,时间久了大小事情都要她满意了才行,操的心也多。可是啊,有几次,爸妈出现了大的分歧,做出的结果让人忍俊不禁。我们家翻修了几次房屋,有一年的建筑流行用水洗石美化屋檐,就是把各种颜色的小石子拌了水泥抹屋檐,大多数人家选用白色,也有红色蓝色的。爸妈在用什么颜色上意见不一,两个人都为自己选择的色彩据理力争,工人们就歇下来等。听着他们辩论,谁也不服谁,我就做了个小和事佬,建议他们一半的一半,屋檐的正面用了妈妈心仪的蓝色,侧面用了爸爸选的白色,皆大欢喜。现在回想,他们都深深地爱着这个家,都想把家打扮成最美的样子,再看我们家的屋檐蓝白相间,还真有别样的韵致和气度。

打家具时,爸妈统一款式后在用什么颜色上又出现了分歧。这次妈妈要的颜色是黑胡桃,有点偏暗。爸爸要的是橘黄色,木纹色彩明快。两人又争执不下,直等家具打磨好上油漆的时候才协商好。当然妈妈又赢了,立柜、躺柜、圆桌、写字台,统统黑胡桃。“黑胡桃这个颜色大气,而且家里都是我们女人收拾,总面对不心爱的东西,心情肯定不好要处处找茬,这日子过不舒心。”这是妈妈理直气壮的理由,爸爸只好微笑着释然。

但是,爸爸也适时坚持自己的主张,他把两个五斗橱漆了橘色。油漆效果出来了,黑胡桃和橘色搭配起来居然既不呆板还富有张力,两个人都很满意。我有时候想:夫妻性格的相似与互补哪一个更好呢?简单地说:调和最好。

细语.往事

我们家从米脂来到府谷落户前石畔村,爸爸工作忙完有时候也帮妈妈到农业社挣工分,村民们朴实、刚毅的性格和友好团结的氛围让来自他乡的父母很快融入这个大家庭。

爸爸一次出差,带回一小袋黑米和一些做八宝粥的食材。那是一个冬天的傍晚,黑米,红枣儿,还有稀罕的葡萄干等食材的香味飘出来,我们姐弟三个新奇的围着锅台,眼巴巴的看着这锅比普通稀饭熬得时间长还能飘出一种香甜味道的黑乎乎的粥,只等着进嘴。可当爸爸确认粥熬得像他在外地吃的味道了,妈妈舀出一大碗递给爸爸,说:“给老支书家送去,让他们也尝尝。”我记得当时心里的委屈,因为那是个撒几粒白糖也要用指头肚粘起来吃的饥饿年代,更别说这稀罕的黑米八宝粥。

每到年前家里就热闹起来,爸爸要给村民们写春联。妈妈接下村民们陆陆续续拿来的一小卷一小卷红纸,每卷上面细心的写上名字,回来让爸爸加班加点,再根据每户人家的特点写出让他们满意的对联。

这样的场景多是在夜晚,柔和的灯光里,妈妈给爸爸填墨,把红纸提前折叠出五字或七字的印子,放在一边,爸爸时而翻看他专门买的几本对联书,时而在大圆桌上挥毫落纸行云流水。我也不闲着,写好了的对联由我小心翼翼地端开,生怕把刚写好的墨迹晕开,慢慢放在炕上,随时看哪幅对联晾干了,再一幅一幅一家一家整理好,那情景的再现,我想起熟记于心的一副对联,祝福大家:幸福生活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爸爸还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义务给社员们理发。当时的村长张侯华叔叔就是爸爸的常客,张叔叔的印象特别深,嗓门高,笑声爽朗,爸爸给他理的发让他更显精神干练。

爸爸也是妈妈一生的御用理发师,给妈妈理发爸爸不仅要考虑发型的流行元素还要品对妈妈的挑剔。头发长的快,理发的场景就多。妈妈的脖子上系着花格格围裙,坐在椅子上坐在床头边或者在院子里,手里总拿着一面镜子,前后左右的照来照去,常常是一边指导一边指责一会儿恼了一会儿又满意的笑着。有一次说来说去惹的爸爸麻烦生气了只理了一半再不理了,说伺候皇帝也没这么泼烦。在我的眼里那都是一场好戏,他们的剧情随时改变和我的猜想基本保持着一致:

发,继续还要理。

理,继续还要让。

就是这样,从青丝一直理到白发,指间轻轻地缠绕着忍忍让让,爱与被爱的光阴一缕一缕、、、、、、

后来爸爸由教师转行到县政府经济部门,由于爸爸工作能力强,品德优秀,组织上先后提拔他担任了科级干部。按说,他本来可以给妈妈安排一份正式工作,但他没有这么做,妈妈也理解爸爸,没有丝毫的怨言。那时,老家陆陆续续来了爸爸的一些亲戚,最早是六爹来读初中,读完书想学木匠,他们到处给打听最好的师傅,管吃管住有时候还管送师傅的水礼。六爹成家后,不管家里多么困难都不忘接济六爹家。再后来爸爸的侄儿侄女也从米脂来到府谷,有些亲戚也来做生意,他们都会吃住在我家,妈妈一直帮助爸爸拉扯他们,让他们一家一家在府谷站稳了脚跟。妈妈总是那么善解人意,顾全大局。

爸妈搬到弟弟居住的小区里,和小区里的人也相处得一片和气。有一次我在家,“啪啪啪”有人在用力敲门,一开门就涌进几个小孩,迫切的问:“马爷爷马爷爷,能不能和我们一起打乒乓球?”爸爸教过体育,球类样样精通,脾气好有耐心,院子里的孩子常常来找,那天爸爸刚刚赶集回来有点累,可妈妈说,“去吧,娃娃们好不容易有个星期天,你打的时候慢些、、、、、、”相处久了,院子里的人们对爸爸妈妈特别的尊敬和友好,有什么困难也像我一样喜欢和他们说说。有几次我在街上有人这么和我问,你是马叔家女子吧,你爸妈和我们住一个小区,我们常在一起了,真是好人呢,这些天不常见,身体好着了吧,这些亲切的问候,让我对爸妈的为人处世钦佩无比。

二零零九年爸爸检查出心肌梗塞到北京做搭桥手术,妈妈得知爸爸那天是开胸手术,担心的一晚未睡默默祈祷,爸爸手术顺利回到家中,妈妈对爸爸说:“即使你成了植物人,我也伺候你一辈子,期待醒来的奇迹。”简单质朴的语言道不尽的情深。

多年的操劳妈妈得了糖尿病,十几年前就开始用胰岛素,二零一九年的夏天又在西安做了肠梗阻手术。爸妈一辈子有什么事情只要自己能扛能解决的总不想麻烦儿女,妈妈手术后每月要去西安复查,他们两人肩并肩往返西安府谷五次,共计一百八十二天,坐火车也不让我们陪着一起去。

从府谷出发时他们买了最好的小米绿豆等特产,准备感谢医生。下了火车,爸爸走在前面用小拉车推着这些东西,妈妈走在后面,看着爸爸吃力向前的背影,泪水顿时浸湿眼眶。老家的亲戚来看望妈妈,妈妈和妯娌姊妹们说起爸爸的背影爸爸对她的好爸爸的不离不弃时泣不成声,我站在旁边也泪流不止。

在妈妈住院的日子里,爸爸守在妈妈身边寸步未离,经常给妈妈按摩,安慰她,鼓励她。当时医生对妈妈的病情比较乐观,我们全家也放了心,可年前最后一次复查时,病情突然有了变化。忘不了妈妈回到家中后的嘱托,她安顿了我们姊妹的生活,她让我们好好照顾爸爸,说爸爸有文化有修养,一辈子耿直善良,对人实诚,她走了不放心呀。这时,我想起几年前,爸爸感到身体状况不佳的时候,也曾独自来到我家给我嘱咐,你妈一生心地善良,要强,不服输,是这个家最有力量的人,你是女儿,我要是不在身边了,你一定要多照顾她,体谅她。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爸爸老泪纵横,和此时的妈妈竟是毫无二致,心中不禁大恸,感念这流金岁月里最深最深的亲情。

妈妈是在二零二零年的正月里平静地离开我们。她是爸爸最默契的助手,我们一家人的靠山。送妈妈回到米脂那天是正月十六的凌晨,皎洁的月亮高高挂在天空,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山路依然是记忆中的那么弯弯曲曲,起起伏伏,雪映着月光,爸爸的身影显得那么孤单,母亲和父亲生活了一辈子,此时却留下父亲一个人。

这一天也正是爸爸的生日,我的耳畔又想起每年生日他们之间举杯互赠的祝福:

“老婆子,生日快乐,身体健康,每天要好心情”

“老头子,天天快乐,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故乡在哪里,情感就在哪里!

妈妈回到了生她养她的米脂,安详的睡着了。妈妈,您放心,在梦里,在记忆里,在生活里,我们会和父亲一起牵挂您,爱您,我们会向您说的那样,陪伴着爸爸好好的生活。

多年以来,我总想,父亲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母亲是生活里一段段励志的音符。她在父母恩爱情深的协奏曲里,在家庭的锅碗瓢盆交响曲里,在我们这些子女后辈的奏鸣曲里。

悠悠岁月中再回想到父母的情深,半个世纪牵手同行,养儿育女,事业与家庭中的柴米油盐酸甜苦辣,情感上的磕磕绊绊和恩爱,五十年来不仅是老夫老妻老来伴,更是一对老朋友的同心相守。这是人间万家灯火中平平常常的一段歌,我们将惠存这段旋律,应和而鸣,致敬生活,珍重过往,珍重余生。

哦,妈妈!您看,凤尾竹那一串串米黄色的小花儿又开了,花儿开的真灿烂,就像您的笑容盛开在这个春天里,在我们的心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pishua.com/xsxj/4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