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菊病虫害较少,主要是病毒病、枯萎病、红蜘蛛。对病毒病用病毒威、菌毒清进行防治对枯萎病用75%百菌清、多菌灵、乙磷铝、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对红蜘蛛在初期进行防治,用40%氧化乐果-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倍液,隔7d喷1次,连喷2次。
地下害虫主要是蝼蛄、蛴螬,每亩用3%呋喃丹或5%甲拌磷颗粒剂0.75-1公斤结合移栽施入土中,红蜘蛛、蚜虫可用1.8%的虫螨克和速克毙防治。
万寿菊病害主要是立枯病、斑枯病、花叶病、根腐病等。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适时防治病害。特别应在花蕾期(开化前)打一次杀菌剂。
病害:
1、白粉病
侵害嫩叶,两面出现白色粉状物,早期病状不明显,白粉层出现3--5天后,叶片呈水渍状,渐失绿变黄,严重伤在时则造成叶片脱落。发病期喷施多菌灵、三唑酮即可,但以国光英纳效果最佳。
2、黑斑病
主要侵害叶片、叶柄和嫩梢,叶片初发病时,正面出现紫褐色至褐色小点,扩大后多为圆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可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达可宁等药物。
3、叶枯病
多数叶尖或叶缘侵入,初为黄色小点,以后迅速向内扩展为不规则形大斑,严重受害的全叶枯萎面积达全叶2/3,病部褪绿黄化,褐色干枯脱落。防治以上病害除加强肥水管理外,冬天应剪掉病枝病叶,清除地下落叶,减少初侵来源,发病时应采取综合防治,并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药剂。
4、花叶病
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为害作物一串红及菊科植物。
①为害症状
万寿菊呈现花叶、斑驳、矮化或畸形等症状,以花叶为主。
②病原菌形态特征
拉丁学名为Cucumbermosaicvirus。病毒粒体球形,直径30nm,钝化温度70℃,体外存活期4天,稀释限点0.。能侵染40科种植物。
③发病特点
机械接种传毒,蚜虫非持久方式传毒,部分种子可带毒。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温带地区较严重。
④防治方法:(1)精选严防种子退化,发现有退化现象,要及时复壮。不要在病株上留取种子,发现少数病株,要及时挖除,以防蔓延。(2)种植制种区要远离有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以减少传染。(3)为有效地控制该病发生,及时喷药灭蚜是十分重要的措施。常用的杀虫剂有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倍液、3%莫比朗乳油倍液。
5、花腐病
①分布与危害
万寿菊TageteserectaL.别名蜂窝菊、臭菊花、臭芙蓉,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以花和根入药,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解毒消肿之功能,全国均有栽培。花腐病是万寿菊上的常见病害,各地普遍发生。
②症状
主要危害花,茎、叶也有发生。花染病始于花瓣基部,初花瓣成褐色,逐渐凋萎,致花瓣伸展缓慢,花成畸形。随病情扩展,所有花瓣染病,花蕾腐烂,致花枯死。茎叶染病使叶片、叶柄形成褐色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后扩展成不规则形。老病斑上可产生黑色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病原AscochytachrysanthemiF.L.Stev.称菊花壳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少,半球形,褐色,初埋生,很快暴露,单个或分散,大小-μm,有颈,孔口小。分生孢子长方形,直或不规则,大小10-20×3-6.2(μm),顶端钝,隔膜处常不清楚,不缢缩。有性态MycosphaerellaligulicolaK.F.Baker。
③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气;科学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开花后发现病花及时摘除,集中深埋或烧毁。
(2)药剂防治。
开花后开始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隔l0天左右1次,防治3-4次。
病害主要以预防为主,在高温、高湿或阴雨季节定期喷施杀菌药物,在苗木进入休眠阶段喷施石硫合剂进行全面杀菌,保证苗木健壮生长,苗木长势强健,本身就抵御了一定的病害侵入。
虫害:
1、刺蛾
主要为黄刺蛾、褐边绿刺蛾、丽褐刺蛾、桑褐刺蛾、扁刺蛾的幼虫,于高温季节大量啃食叶片。
防治方法:一旦发现,应立即用90%的敌百虫晶体倍液喷杀,或用2.5%的杀灭菊酯乳油倍液喷杀。
2、金针虫
万寿菊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发生此害虫时。防治方法:
①机械覆膜时每亩用2公斤至3公斤呋喃丹与种肥混拌均匀施。
②毒饵诱杀:苗出齐后,每亩用百分之50辛硫磷克拌碎,或90%的晶体敌百虫50克(用热水化开),喷在2.5公斤炒熟的麸皮上拌匀,傍晚撒于根际,连撒2遍。
③药剂喷雾:用50%辛硫磷乳油倍液或敌杀死倍液喷洒菊苗茎部。
3、介壳虫
主要有白轮蚧、日本龟蜡蚧、红蜡蚧、褐软蜡蚧、吹绵蚧、糠片盾蚧、蛇眼蚧等,其危害特点是刺吸万寿菊嫩茎、幼叶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主要是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光线欠佳所诱发。
防治方法:可于其若虫孵化盛期,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0倍液喷杀。
4、蚜虫
主要为万寿菊管蚜、桃蚜等,它们剌吸植株幼嫩器官的汁液,为害嫩茎、幼叶、花蕾等,严重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和开花。
防治方法:及时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能粉剂0倍液喷杀。
5、蔷薇三节叶蜂
多在幼虫期,数十条或百余条群集危害,短时间内可将植株的嫩叶吃光,仅剩下几条主叶脉,严重危害植株的正常生育。
防治方法:少量盆栽,可于刚出现时,采摘聚集有大量幼虫的叶片,将其踩死。大量出现,可用75%的辛硫磷乳油0倍液喷杀。
6、金龟子
主要为铜绿金龟子、黑绒金龟子、白星花金龟子、小青花金龟子等,常以成虫啃食新叶、嫩梢和花苞,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开花。
防治方法: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于傍晚振落捕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在成虫取食危害时,用50%的马拉硫磷乳油倍液喷杀。此外,还有灯蛾、夜蛾、造桥虫、袋蛾、叶蝉、蝽象等危害,可根据不同害虫种类的危害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7、朱砂叶螨
一年可发生10代至15代,以成螨、幼螨、若螨群集于叶背剌吸危害,卵多产于叶背叶脉的两侧或聚集的细丝网下。每一雌螨可产卵50粒至粒,最多时达粒,完成一代的时间在23℃至25℃的气温条件下,只需10-13天,在28℃时,约需7-8天。高温干旱季节发生猖獗,常导致叶片正面出现大量密集的小白点,叶背泛黄偶带枯斑。
防治方法:一旦发现,及时用25%的倍乐霸可湿性粉剂0倍液喷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