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酷暑亲历记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www.bdfyy999.com/guanyuzhongke/Year2018/102744.html

从六月中旬到七月下旬,西安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有30多天,其中40℃以上的天数有将近20天,而且许多天数是连续的。今年年西安的夏天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唯一超过年的高温记录的年份,属于50年一遇。古城高烧不退,人们叫苦连天,西安成了名副其实的火炉。

今年夏天我制定了减肥计划,想把体重减两公斤,所以从六月下旬起,我每天早晨就去离我家一里左右的清凉山公园去锻炼。太阳未出来,我就到了公园,正走之间,突然身后热辣辣的,这太阳一出来立马就有一种灼人的热,确实令人有些受不了。这让我想起了老舍先生《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那句话“太阳一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可不是吗?这夏天的太阳是倏然冒出,而且很快跃上半空,天底下骤然白亮亮一片,热笼罩了大地,人一动身上就出汗,皮肤灼热得如针扎一般。我的锻炼只好草草收场,急急地往回赶。

在回家的路上,我都一路小心翼翼地在树阴下走。突然前面一束刺眼的光照了过来,光芒四射,就像有个小太阳落在了地上。定睛一看,原来是太阳照在了路旁的一辆车的前挡风玻璃上的反光。毕竟早晨还不是最热的时候,最热的时候是在下午两点中左右,这个时候,水泥路面吸收了足够的热力,就像是烤羊肉串的铁板。我出去准备买个西瓜,刚一踏上水泥路面,脚底下一股热浪就扑向了我的双腿,上头太阳炙烤,地下热气蒸煮,在火辣辣的太阳下走不了几步,我就满头大汗,一摸自己的头,头顶和后脑勺都是烫的。这时,一阵风吹来,与其说是风,不如说是热浪,不能减热,反而增热,让人感觉如在蒸笼里一般。我这时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本杂文集叫《热风》,以及毛泽东的一句诗“热风吹雨撒江天”。是呀,在这样的热浪中,人真的会思绪万千。

我哪里知道,六月底、七月初初的热才是西安今年酷热的序曲,“好戏”还在后头,因为这个时间昼夜还有些温差。因为深夜到黎明那段时间温度在二十六七度,给人有个短暂的喘息时机,在几个小时的“修养生息”后,人是有足够的体力对抗第二天的高温的。可是到了七月中旬以后,情况完全就变了,最低温度也在29℃,人几乎全天候的都在高温之中,这就有些吃不消了。条件好的可以借助空调,条件不好最多只能是用风扇,可这风扇吹的都是热风,解决不了问题。

70月20日新闻报出来了,有两个到西安务工的农民工热死了:45岁来自陕西商洛市的农民工何贵平收工后,倒在距杜城村出租屋数百米外一个高档小区车库门口,抢救无效死亡;7月21日凌晨,另一位40多岁杨姓农民工在杜城村出租屋外二楼台阶上晕倒,送医后经抢救仍不幸死亡。当天的西部网发了这样一篇报道《持续高温致地表温度超过吐鲁番,西安更像“火焰山”》,说是西安当天下午的地表温度是67℃,超过了吐鲁番的63.3℃。成了当天全国最热的城市。

西安今年的夏天实在是太热了,女的穿的超短裙短到了大腿根,有些撑不住的男同志也打起了遮阳伞。满大街的人都喊热,于是就有些段子出来了。段子一:说是西安的非洲朋友回非洲避暑去了,吐鲁番的朋友也回去暂避一下西安的高温。段子二:说一个人问一个黑人,西安热还是非洲热,这个黑人回答说:“我哪里知道?我是西安本地人,只是这几天晒黑了。”我自己也写了一首打油诗:“西安夏天实在热,把人热得没处躲,开始以为进蒸笼,现在才知入炒锅。”

西安到底有多热,有好事者把五花肉和鸡蛋放在汽车内挡风玻璃下,很快肉和鸡蛋就熟了。新闻说有个女士被车撞倒,本没有大碍,可是身体却被水泥地严重烫伤。还有人说,今年西安没有碰瓷的,你想想这样滚烫的地面谁敢冒死往上面躺呀!大家都说,今年来西安看你的都是冒死前来,是真心的朋友。有人把小品台词“打败你的不是天真,而是‘无鞋’”改成了“打败你的不是天真,而是天真热”。

我是卧室里有个空调,客厅没有。我一直不喜欢用空调,每年夏天,用空调的时间最多一个礼拜。可是今年实在不行了,七月中旬以后几乎天天都用空调,不然晚上热得就实在睡不着。因为客厅没有空调,所以卧室和客厅常常是冰火两重天。有时,从卧室出来,立马就被客厅的热浪包围,那感觉就是谁好像在我们客厅放过火一般。我客厅有个电子日历,上面有个温度计,每年夏天最高是34℃,可是今年却常在35℃,有时甚至到36℃。有天夜里停电了,空调没法用,我一夜都浑身冒汗,好在我在的长安区这边偶尔停电,但时间不长电就又来了。

实在热得不行,西安的公交车大都改成空调车,不然如烤箱一样,谁敢进去。有时上公交车,猛然从酷热中进入凉爽的车内,人还凉得瘆得慌,得老半天才会适应这种凉爽。地铁口因为有冷气,是一个免费的乘凉之地,许多老年人就在那里乘凉,有的端个小凳子,有的铺张报纸,有的干脆就坐在台阶上。

一天下午,我热得实在不行,就和爱人一起到城南的“谲河湿地公园”去,那里在城外,也有水,绿化也好。果然,那里是比我家这里温度低一点。在去公园的路上,我发现有不少行道树的叶子已经打蔫,个别树的叶子有些都已经枯黄。在一个树的下面,枯黄的叶子落了一地,那情状好像是秋天的落叶。回到我们小区时,我发现,我们小区几棵橡皮树的叶子一半已经枯黄了。新闻报道说,不少路边饭店都关门歇业了。是呀,在这样要命的酷热里,谁还敢站在火炉旁做饭?

前几天,我一个学兄到我们报社工作室聊天,没说几句话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一睡就将近两个小时。我这阶段非常注意防暑,调整饮食,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可就这样,我有时也觉得头有些昏晕,右边腰上还出了不少痱子。本来报社要约几个朋友过来,我都临时推后了,因为这几天实在太热。前两天参加一个活动,大家在会议室讨论,这时空调出了一点状况,还不到三十分钟,大家头上都开始冒汗。

记得7月21号那天,我看天气预报说,西安26号会迎来降雨,酷热会散去,我就忍耐着,掐指头算着日子。终于到了26号,可是毒日头和热浪依然是“涛声依旧”。我就想这是不是国家气象局为了安慰群众,采用的“望梅止渴”之法。天气预报说,29号会有雨帮助古城退去高烧,可是我已经不敢太相信了。可是到了27号傍晚,果然风骤雨狂,下了一阵子大雨,古城的高烧稍微减了些,减到了人基本能忍受的范围。可是晚上我们陕西电视报道一个环卫工人热死在了自己的出租屋内,他最终没赶上这场大雨,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

整个7月,我都像生活在蒸笼里,燥热难忍。唯一凉爽的记忆好像只有一天。有天下午下了一阵子雨,到了黄昏时分,太阳被乌云遮住了,起了凉风。我兴奋地在路旁行走,空气清新,凉风习习。我感动得几乎要哭了,感谢上苍的恩惠,给西安送来了凉爽。这是不是观世音菩萨怜惜叫苦的西安人民,我边走边痴痴地想。可是我高兴得太早,这凉爽持续的时间很短,简直就是“过眼云烟”,天很快就又热了。高温杀了个回马枪,很快又占领了这座古城,并且放出了报复性的热力,温度很快就升到41℃。大家只好又继续在高温中煎熬。

如果把热忽略不计,夏天的确还是有些风景的。中午时分,太阳白亮亮的照到地上,天地间一片光明。就连那树阴下都是光亮亮的,我们小区里绿化带里的冬青树下,有几只蚂蚁在那里爬,远远地都看得很清楚。大地十分坦荡,无所私藏。远处的秦岭、近处的高楼、路旁的树木都在一片光明里。阳光照进了屋子,角角落落都是清晰明亮的。这情形让我想到《红楼梦》里提到的可以驱鬼魅的大光明菩萨。有时候,黄昏的落日十分壮丽,西边大片的天空,云朵被染上了猩红的颜色,像是大火在西边天空持续地燃烧。这颜色,又使我想起了毛泽东“残阳如血”的诗句。

酷热围城,许多来西安务工的农民工逃离了西安,回乡下老家避暑去了。许多来西安办事的人尽量缩短逗留时间,有的干脆就取消了来西安的计划。西安除了直接热死的几个人外,还有好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高温下作业的建筑工人、交警、公交车司机、环卫工人是古城这个夏天最辛苦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整个夏天,西瓜、汽水、绿豆汤和藿香正气水是西安人民的最爱。

“大暑三秋近”,再过几天就要立秋,大家都在盼望那凉爽的日子快快到来。立秋以后就有了早晚,晚上凉快,那时晚上人就能休息好,就有精力去对付残余的暑热。真心希望那“秋风送爽”的日子快快到来。

王智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pishua.com/xsxj/76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