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八月
处节气·处暑
天地乾坤始渐肃, 鹰隼捕鸟稷乃登。 冷热交换试拳脚, 一场秋雨一场寒。
8月22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由炎热向凉爽过渡。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的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后。天气特点—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处暑之日“鹰乃祭鸟”,说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冷酷地搏杀猎物。先猎之物要先陈列为祭,古人称之“义举”。
二候:天地始肃
天地始肃是指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三候:禾乃登
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处暑习俗
1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2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便是渔业收获的时节。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了。3
处暑吃鸭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处暑时节防“秋乏”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秋乏是一种自然现象。秋季虽然人体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由此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预防“秋乏”四步曲
一是睡眠充足
夏天昼长夜短,天气闷热,很多人长期睡眠不足。处暑后天气变凉,就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应要早睡早起,也可以适当午睡,这样利于化解困顿情绪。
二是饮食清淡
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物,不吃油腻食物。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还应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有利于提神醒脑。
三是加强锻炼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以早晚为好。只有体能充足,才能战胜季节交替时身体的不适。如登山、散步、做操等,简单运动有助于情绪平静解除秋乏。
四是室内养植物
“秋乏”状态与人体缺氧有一定关系,因此,室内适合放置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废气的花草。宜选择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和绿萝等。
处暑到了,同学们可适当锻炼,早起早睡,放松心情,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做好准备。同时,也可以进行处暑节气的综合实践活动。现在,树木开始落叶,同学们可以多多留心,收集不同形状颜色的落叶,用收集的各种落叶贴成叶子画,留下秋天的美好瞬间哦。
END
编辑:巫丽婷
审稿:叶竞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